陸天明憂心上海文化
作家陸天明,也是陸川導演的父親
10月7日,陸川父親、作家兼編劇陸天明轉發一篇文章,文中對近年綜藝節目中上海人“處處被忽略”而擔憂,“《中國好聲音》、《跨界歌王》、《春晚》幾乎都沒有上海人的影子,而《奇葩說》里的大大咧咧的上海人范湉湉,則完全脫離了人們印象中的上海人的形象,才得以生存。”“曾幾何時,上海是座文化之都時尚之都,素有’東方巴黎’之稱,它散發的氣息,是跟進世界潮流的……”而陸天明稱轉發文章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一點憂慮,“國際大都市要包容是對的。但它畢竟和北京深圳還不一樣。上海有很好的傳統特色人才儲備。這些年確實出人出作品少了些。老用別的,情何以堪?”
陸天明7日在微博中轉發一篇文章感嘆上海文娛現狀,文中表示近年從綜藝節目乃至放眼整個文化圈,“上海人幾乎處處被忽略”,“導演、演員、主持人、評委,具有影響力的都不在上海”。并列舉道,“在《今夜百樂門》里,主持人不是上海人,是東北的金星和香港的王祖藍;嘉賓不是上海人,是山東的黃曉明和浙江的傅園慧。節目內容非常龐雜。節目播放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眾多的攝像機、忙碌的后臺、不斷變化的場景,讓我擔心這樣的節目能長久嗎?”“《中國好聲音》、《跨界歌王》、《春節聯合晚會》幾乎都沒有上海人的影子,而《奇葩說》里的大大咧咧的上海人范湉湉,則完全脫離了人們印象中的上海人的形象,才得以生存。”
“曾幾何時,上海是座文化之都時尚之都,素有’東方巴黎’之稱,它散發的氣息,是跟進世界潮流的。但今天的社會,尤其是演藝界,追求的是熱鬧,是大膽,是出言不遜的精彩,上海以它幽幽的精致,淡淡的芬芳來吸引觀眾,觀眾是沒有耐心的。”關于這個問題,陸天明也在轉發文章時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一點憂慮。“國際大都市要包容是對的。但它畢竟和北京深圳還不一樣。北京是首都,就不能太強調地域性,即便如此它在文化方面還是發展了北京特色。深圳過去就是個小漁村,沒傳統。上海有很好的傳統特色人才儲備。這些年確實出人出作品少了些。老用別的,情何以堪?”
對此有網友表示“認真你就輸了”,還有網友留言稱,“早幾百年上海還沒開埠,文化和藝術本就是在不斷融合萃取中發展,發些九斤老太的感嘆,有什么意思?上海要成為國家化大都市,就成為不只是幾千萬上海人,更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上海。多點包容吧!”隨即陸天明強調自己的觀點,“兩千萬新老上海人只看外地人在上海做節目,自己出不了新人新節目,拿一句“國際化”“包容心”來搪塞,你覺得你們贏了?很安逸?不覺得很有點阿Q的遺風。”(南音/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