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
如果將《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等選秀類音樂節目稱為音樂節目的1.0時代,《我是歌手》等明星歌手同臺競爭的節目稱為2.0時代,那么《夢想的聲音》這種讓明星和素人同臺演唱的節目則開啟了音樂節目的3.0時代。
根據廣電總局對音樂節目牌照的規定,《夢想的聲音》不能設置PK 、淘汰、晉級等環節,這使得首期節目剪輯倉促而略顯混亂,播出后遭到觀眾吐槽,收視也撲街。好在節目組很快找對了自己的方向,將“星素結合”的元素放大,不能自主選歌的導師爆點也增強,最初被質疑的“賽制”問題也用一場免費演唱會而作出了解答。到了第四期、第五期,節目連續兩周奪得同時段收視冠軍。
■類型
實打實搞“星素結合”
音樂節目想要玩好“星素結合”并不容易,《夢想的聲音》用素人唱導師的歌、導師改編難度大的歌曲的方式,將“星素結合”做出新的看點,因此給出17分。
多數派報告此前曾對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的“星素結合”模式進行了分析,相比前者的歡樂性,《夢想的聲音》則更加注重音樂的專業性。素人在這個舞臺上演唱導師的經典歌曲,這樣的“班門弄斧”本身就很有看點,而導師則要從“驚曲榜”中選擇一首歌進行改編演繹。這個“驚曲榜”中包括《青藏高原》、《凡人歌》等一系列難度大、傳唱度高的歌曲,導師的改編重唱對自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這就讓明星導師和素人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而由近十位專業的音樂人進行評判,決定素人選手是否可以繼續討教下一位導師。這就讓明星和素人在節目中的鏡頭占比均衡,避免了過去很多打著“星素結合”標簽讓素人給明星做嫁衣的尷尬。
■品質
首次引入6臺“機械臂”
《夢想的聲音》重金引入了六臺“機械臂”,這在國際頂級演唱會和好萊塢電影中才會出現的舞臺裝備首次被運用到了國內綜藝節目當中,因此品質我們給出13分。
所謂“機械臂”實際上是形式多變的LED活動顯示屏,被賦予了機械臂般的靈活。過去這項科技在國際大型典禮上曾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是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58屆格萊美音樂獎頒獎典禮上,Lady Gaga借助機械臂一同“跳舞”,但這項技術在國內綜藝節目中還從未出現過。《夢想的聲音》則引入了六臺“機械臂”,從節目呈現的效果來看,六塊“機械臂”屏幕會隨著音樂的各種指令靈活擺動,這也讓整個的舞臺效果顯得更加華麗。
■表現
改編演繹水準相當驚人
幾位導師在節目中的改編、演唱表現得非常出彩,但面對素人選手無法繼續討教、順利討教成功時的表現有些過分夸張,因此我們只能給出12分。
相比同類型的節目《天籟之戰》,《夢想的聲音》請到了張惠妹、田馥甄、林俊杰、蕭敬騰、羽泉,無論是數量還是明星的咖位都更勝一籌。節目中,幾位導師的改編演繹水準也相當驚人,林俊杰的《女兒情》、田馥甄的《凡人歌》、張惠妹的《青藏高原》都在朋友圈被刷屏。但幾位導師對于選手討教成功、失敗時的表現實在略顯夸張,常常給人“用力過猛”的感覺。而觀眾也常常會出現“掩面流淚”的畫面,這也是當初《我是歌手》最被吐槽的地方之一。
■口碑
褒貶不一如同“過山車”
《夢想的聲音》首播因為演播、更名、重新剪輯等原因,口碑并不好,但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磨合,目前豆瓣評分總算及格,并不斷上漲,因此口碑給出10分。
根據廣電總局規定,對于歌唱類選拔節目,每季度會擇優選擇一檔節目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因此沒有拿到這塊牌照的《夢想的聲音》必須去PK化,剪掉晉級、淘汰等元素。節目首播也因此延期了兩周。首期節目播出后,由于剪輯混亂、賽制模糊也被很多觀眾吐槽。之后的幾期節目,《夢想的聲音》用了一個聰明的“討教”方式,不僅去掉了PK制度,同時也讓整個節目的進程有了鮮明的方向,討教成功的素人選手還將在年底的“免費演唱會”上和導師同臺表演,因此節目的口碑不斷上漲,目前豆瓣評分6.4分,在綜藝節目里并不算低。
■收視
低開高走登頂榜首
首播收視撲街,近兩期收視奪冠,呈現“低開高走”的趨勢,我們給出12分。
《夢想的聲音》首播收視撲街,但此后一直持續上漲,第四期節目以1.794%同時段收視登頂,上期節目以1.825%的收視再次奪冠。微博綜藝話題榜中#夢想的聲音#憑借6億閱讀量,123.6萬討論量登上榜首。#聲音導師林俊杰#個人話題閱讀量超過2億。熱詞搜索榜單中,“夢想的聲音”憑借7.2萬余次的同時搜索量一度進入熱搜TOP10。值得一提的是,田馥甄改編李宗盛的高難度作品《凡人歌》,混合了張惠妹和李宗盛兩首經典作品的現場演繹,讓她以644044次的搜索量,成為微博熱搜榜24小時焦點人物TOP1。
★總體評分74
類型得分(20%):17分
制作質量得分(15%):13分
嘉賓表現得分(15%):12分
口碑得分(15%):10分
收視得分(15%):12分
亮點及槽點(20%):10分
■亮點&槽點
起評分10分,一個亮點加5分,一個槽點減5分,最終給出10分。
亮點:節目中的素人歌手搶眼,所謂“素人”其實也有一些不紅的歌手,比如蕭敬騰和林俊杰的同門師弟劉鳳瑤等,這些人唱功不輸導師,但卻只能算是四五線歌手,《夢想的聲音》給了這部分群體一個公平的與一線歌手同臺演唱的機會。
槽點:音樂助力團的設定有些牽強,雖然承擔著決定素人歌手能否繼續討教的職責,但大多情況下的點評顯得很虛,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希望節目可以從專業性出發,在助力團的存在感上加以改善。(本期執筆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