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認知迭代
也許只要5到20年,在我們還沒有退休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極其陌生。這次沖擊來得又快又大。過往的人類歷史證明,進步是好的,更好的是緩慢的進步。但這一次,好消息是,我們在進步,壞消息是,我們在飛快的進步。
2016年,有一種氣氛在彌漫,叫事情正在起變化:國家版本的“新常態(tài)”、王興版本的“下半場”、李彥宏版本的“下一幕”,還有馬云版本的“五新一平”……面對一個全新的龐然大物,大家都找不到合適的詞來描述它。
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我們的認知必須迭代了。
拿網(wǎng)紅來舉例。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給網(wǎng)紅下了一個定義:網(wǎng)紅,就是自我賦權(quán)的權(quán)威。
他們不需要權(quán)威機構(gòu)給頒獎、發(fā)證、授權(quán)、升職,就可以有自己的協(xié)作體系。回憶專用小馬甲、delicious大金、PDD嬌妹、張大奕……你都談不上喜不喜歡,大多數(shù)你是壓根就不知道。
這個世界正在飛速逃離你的理解范圍。
互聯(lián)網(wǎng)剛起來的時候,我們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認知——世界會是平的。我們以為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一種全新的交流工具,它會把整個社會像一碗雞蛋一樣,慢慢的越攪越勻,大家會共享信息、價值觀、觀念和認知。
但是十幾年過去,我們發(fā)現(xiàn),世界是碎的。互聯(lián)網(wǎng)正在造就大量的人間隔膜。人和人互不理解、互不認同、甚至互不知道。
世界越來越破碎,而那些治愈破碎的力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值錢。
這個力量我們稱之為共同的認知。
地分南北,人有老幼,各自奔走,想法不同,但是人人都認得范冰冰。她不值錢,誰值錢?貓眼老板鄭志昊說:現(xiàn)在的投資,大媽買黃金,土豪買資產(chǎn),一流投資家買IP。IP是什么?你以為是虛頭巴腦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嗎?它就是越來越稀缺的共同認知。
越來越稀缺的東西,就越來越值錢。這背后的邏輯和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產(chǎn)業(yè)一模一樣。
你可能會說,做其他產(chǎn)業(yè)的人豈不是很悲催?我們掙的錢,豈不是都交了“認知稅”?
認知稅,成了2017的第四只黑天鵝。
不一定。你也可以自己來搶占認知。搶認知變成下一個戰(zhàn)場。誰能提出新認知,誰就占領未來。
現(xiàn)在,你有兩個選擇:交越來越貴的“認知稅”,或者打越來越殘酷的“認知戰(zhàn)”。
阿里從2009年開始做“光棍節(jié)”,一直演化到今年的“雙十一”。從當年的5000萬營業(yè)額,做到今年的1207億。馬云是生生地在全體中國人的腦子里,插進了一個認知。你說這是一個得逞的詭計,我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商業(yè)創(chuàng)造。
認知這個戰(zhàn)場還有一個很殘酷的邏輯:一旦被占領,再難有他人的立足之地。
站在劉強東的角度,你就能理解,這有多尷尬了。京東每年都要成立打貓辦,跟阿里爭奪雙十一這個認知。請問這個做法是聰明還是傻?
一方面好像顯得傻,因為無論京東多努力,雙十一這個符號以及社會認知都還是屬于阿里。以至于,每次大戰(zhàn)之后,京東都不好意思宣布自己的銷售額成績。這似乎在證明,認知一旦形成,很難被顛覆。但是另外一方面,要依我說,這恰恰是劉強東的精明之處,因為他其實是在打造另外一個認知,我是阿里的唯一對手。
大概是今年七月份的時候,我和脫不花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雖然我們在做電商,但是我們再也不能說自己是在做電商了,只要有阿里京東在,在網(wǎng)上買東西這個認知,會漸漸地收斂到他們兩家的旗下。這是一個緩慢、堅定、很難逆轉(zhuǎn)的趨勢。
雖然我們是一家小公司,畢竟天那么大,我們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認知。可以稍稍得意地說一句,我們這家小公司在這方面做出了一個有趣的示范。
就拿我們今天的跨年演講來說,去年起步,今年成長,從一開始就宣布要做20年。這就是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一個認知,一旦占領,再無敵手。這不是說別人不能做,或者做得沒我們好,而是,在跨年演講這個認知上,它會面臨我們這個很難擊穿的天花板。
認知這件事,還有一個奇妙的特性。
它是種子,只要你澆灌,它就生長。它是時間的朋友,時間越久,價值就越大。它是免費的,你澆灌它的方式,決定了它長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