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原創新高度,讓文物“活起來”強化文化自信
《國家寶藏》制片人、總導演于蕾說,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是一種全新的原創模式:“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于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央視一直在追求節目的創新創優,再次推出一種全新的節目模式,于蕾期望它能夠成為央視原創的新高度。
《國家寶藏》的追求就是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國寶”文物“活起來”,不僅是一件陳列品,而是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文化傳奇。節目將通過各種不同的文藝手段來為觀眾演繹“國寶”,并對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于蕾說:“我們要讓觀眾感覺文物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是有性格和生命的。他們不僅可以代表我們民族的性格、價值觀,有些還在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觀眾能夠觸摸到文物身上的溫度,能夠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每一件文物都是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而每一座博物館都是守護中華文明的寶庫。千百年流傳的國家寶藏中體現的文化基因,正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形成的,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那么,到底哪些“國寶”可以登上電視熒屏,帶來解讀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特殊展覽”,集體引發一場 “文化大事件”呢?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很難選。但它們應該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結合,我們不刻意做明星化和話題式的處理,否則就會走進一種誤區,我們不希望節目給觀眾帶來困惑和誤讀,而是真正呈現悠久的、燦爛的國寶。”
講好中國故事,國寶守護聯盟為人類守護“文明”旌旗
節目現場,九大博物館館長匯聚一堂。這些博物館來自長江、黃河,重要的文化發祥地和聚集地,承載了博大精深的歷史人文記憶?!秶覍毑亍饭澞坎粌H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節目將通過邀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故事。而串聯整季節目的嘉賓,將成為“《國家寶藏》特展”的001號講解員。
據悉,九家博物館館長將組成“國寶守護聯盟”,親筆簽名的99套9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的熱心觀眾。值得一提的是,這組套票堪稱“絕版”: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制紙質門票;新館在建年底開放的湖南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制了新館門票,節目以滿滿的誠意為觀眾準備了這份特別的禮物。“簽名套票”只是一個符號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今天,博物館文化已經成了年輕文化的一部分。多個博物館館長介紹,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館文化的青春化、時尚化成為大勢所趨。談及對于這檔節目的預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了一個有趣的花絮:“《我在故宮修文物》一部紀錄片打動了太多人的心,尤其是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引發了今年有超過15000個大學畢業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我們相信《國家寶藏》可以打動億萬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群,他們期盼這樣的節目,期盼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