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視聽語言極致彰顯文化魅力 制造視覺景觀和音樂景觀
《中國民歌大會》在整體視覺效果的呈現上做到了簡約而不簡單。整體舞臺設計風格延續了第一季的東方味道、中國氣派的總基調。沿用第一季從中國傳統建筑中汲取靈感的思路,第二季提取了“榫卯”這個元素。舞臺整體風格充滿匠心、精巧,同時舞臺的色彩設計無論是視頻色彩、虛擬色彩還是服裝道具的色彩,都會貼合這首民歌歌曲所屬的地域環境。比如說到陜北民歌,是黃河黃土;說到山西民歌,是青磚灰瓦。歌手、歌曲意境和舞臺融為一個整體,共同組成《中國民歌大會》的標志性視覺,為觀眾帶來極致的視覺享受。
文化遇上文藝 原生天籟唱出文化自信
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南北朝民歌,再到宋詞、清代竹枝詞,中國民歌記錄了老百姓的生活勞動、節慶習俗,描繪了祖國的大好風光,更是傳唱了一個民族的發展史。所以,民歌文化不局限于音樂文化,還包括歷史學、社會學、文學、地理、民俗學、服飾學等方方面面,它們共同構建出我們的文化景觀。
第二季《中國民歌大會》共涉及到159首歌曲,涵蓋了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臺灣地區,包含了40多個民族的傳統民歌及經典歌曲。涵蓋了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大發展理念、四個全面、愛國主義、幸福小康、鄉愁、親情、友情、愛情、生活、勞動、習俗等內容。
節目中每一首歌,都在藝術性上下足了功夫,讓觀眾在歌聲和知識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感懷時代的發展,感悟真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