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電視選秀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今年音樂選秀綜藝大戰著實熱鬧。老牌電視節目《中國新歌聲》落幕前,三檔網絡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快樂男聲》可謂火了整個夏天。特別是愛奇藝自制的《中國有嘻哈》,頗有2012年《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時的架勢,捧紅了GAI、PG One、艾福杰尼等嘻哈音樂人。
在“好聲音”時代,這檔節目從不跟風,因為自己就是話題生產者,但今年也不得不蹭了一把《中國有嘻哈》的熱度。第一期節目的導師秀部分,周杰倫在與陳奕迅合唱歌曲時,在歌詞中用了《中國有嘻哈》中明星導師吳亦凡的梗:“有freestyle(即興表演)嗎?”而在昨晚的總決賽中,五強中唯一的嘻哈歌手葉曉粵亮相時,現場播放了TT、VAVA、孫八一等《中國有嘻哈》熱門選手錄制的鼓勵視頻。
騰訊視頻自制的《明日之子》,除了引入二次元虛擬偶像荷茲,也造出了屬于年輕人的新偶像毛不易等人。在《明日之子》的舞臺上,以《消愁》《借》為代表的14首原創歌曲收獲大批粉絲的毛不易,在海選時曾喝白酒壯膽,在比賽之初他開玩笑說:“如果這個比賽我拿到冠軍,那么這個比賽得有多爛。”而在決賽當晚他說:“時代變了,長得像我這樣都可以參加選秀,大家自信點。”正是像毛不易這樣的人的成功,滿足了所有平凡而不甘平庸的人心中的幻想,同時也是一檔互聯網選秀最好的結局。但這樣的選手,似乎從沒在“新歌聲”的舞臺上出現過。
如今,音樂選秀綜藝往網絡平臺匯聚,成了不爭事實。《明日之子》總監制馬昊直言:“電視上做選秀,越來越難了,未來的選秀只在互聯網,因為年輕人都在這。”不同于音樂召喚師、星推官這些新潮的名詞,《中國新歌聲2》還在延續一如既往的“導師”稱呼,多少也能讓人品出一絲“out”的尷尬。在網絡平臺各種資源整合的優勢面前,在各種導師、選手的爭議矛盾之下,留給“新歌聲”的市場空間只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