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愛奇藝和藍象傳媒出品,金道集團聯合出品的紀錄片《講究》第二季正式收官,本季以“地為金”作為主題,將鏡頭對準城市中的匠人,從百年傳承、破陳出新等多個緯度對匠人精神做了更深刻的詮釋。《講究》自播出以來,豆瓣評分達8.2分,單平臺視頻播放量超2600萬,收獲網友的一致好評。
別樣商業化內容戰略圈粉千萬觀眾
紀錄片《講究》第二季以“地為金”為主題,將目標鎖定在鎧甲、銅壺、繪青、雕版、竹隱、銀爐等工藝的匠人,與第一季不同的是,第二季將鏡頭對準了城市里的匠人,在總導演茍博的眼中,城市便意味著人多,意味著產品的流通,意味著匠人會活的更有尊嚴,而匠人手藝逐漸商業化便是一種趨勢。“我一直認為商業化不是恥辱,很多時候我們不用強調傳承,因為你可以自己去開創,所以匠人手藝商業化也是我推崇的”。
也正因如此,第二季選取的匠人均屬于在城市中堅守的匠人,組建樂隊籌措經費的鎧甲匠人團體,堅守銅藝致力于讓銅器重回生活中的朱軍岷,放棄如日中天的攝影事業轉而尋求青花瓷的溫智濤,帶著妻子輾轉來到杭州為“竹隱”尋求更廣闊市場的余萬倫,大學畢業卻選擇閑云野鶴般打銀生活的90后金工設計師陳英澤和曹浩等等。匠人將手藝帶到城市中,堅守傳統手藝制作的同時,利用商業化為傳統工藝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這也不失為一種更好的傳承方式。
此外,出品方金道集團還發起了“匠人計劃”,致力于以“匠人的精神”紀錄“匠人的故事”,并聯合愛奇藝,搭建“講究”大師作品銷售的平臺,實現“邊看變買”——觀眾在收看紀錄片的同時,可以直接點擊鏈接購買心儀的匠人作品,傳統工藝品便能通過電商平臺變現。而這種直接的變現方式,不僅有利于傳統手藝和文化的傳播,也在傳承的同時為這些手工藝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
紀錄片《講究》如今完美收官,微博熱門話題討論總數高達62.5萬次,閱讀數超1.3億,圈粉人數超過千萬。作為一部以中國傳統文化技藝傳承為脈絡,選取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先輩流傳的精湛技藝為主題的紀錄片,《講究》可以稱得上今年紀錄片中的佼佼者。
“匠人精神”融入企業文化 “有講究”才是立足之本
近幾年來,隨著傳媒生態的不斷演變,結合新媒體傳播優勢誕生的網生紀錄片呈井噴式迅速崛起。紀錄片《講究》在這種背景下,延續第一季的“天”,第二季推出“地”的主題,順應紀錄片領域的大趨勢,從故事中挖掘匠人精神,在記錄手藝的同時也述說傳承。
兩季節目中,每一位主人公身上都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品質——敢于堅持懂得創新,如漢刻老人林源數十年研究漢刻,同時也能調制出時尚的“Tiffany藍”,90后“面人郎”郎佳子彧從小堅持面塑手藝,捏出年輕人喜愛的好萊塢英雄形象;又如油紙傘傳人余萬倫,背井離鄉堅持發揚油紙傘技藝,制作出頗受歡迎的“竹隱”油紙傘,匏藝老人黃全華,恢復清廷舊藝后又種出了最符合時代潮流的葫蘆手機殼……他們的堅持呼應了節目“地為金”主題的含義——如大地一樣堅實才能更長久地堅持。節目以大量寫實的表現手法,結合生動細節、動人情感講述了新時代的“匠人匠心”。
而新時代匠人精神中的“樂趣和熱情,堅持與專注”,儼如金道集團一直以來的企業精神——力求完美,堅持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投資服務,與其“金道有講究”的企業理念高度吻合并相互呼應。紀錄片《講究》之所以能體現一家企業的價值觀,是因為他們有著同樣的精神內核——有堅持、不隨波逐流,如匠人作品一樣,經得起時間沉淀、愈久彌香。
如今,《講究》第二季完美收官,目前兩季已經播出16集,展現了16種傳統手藝和16個不同的匠人故事,《講究》用帶著厚重煙火氣的視角去捕捉傳統工匠們的身影,以平凡的“匠人故事”展現中國傳統技藝傳承,讓我們期待《講究》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匠人故事和手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