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十大權利宣言,
教育意義影響深遠
《兒童十大權利宣言》中的第1條就明確提出“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觀點。主持人撒貝寧也在解讀的過程中表示“平安健康,能夠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去生活一輩子,這是人世間最大的成功”。特別是在當下社會許多家長有著極強的望子成龍心理,甚至會給孩子定制不可到達的目標,讓孩子背負極大的心理負擔,引發孩子出走、抑郁甚至自殺的悲劇。這一條內容無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和警醒。
宣言中的第2條又提到:“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撒貝寧說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寧愿“秋衣秋褲也不許摸”。從節目中,我們發現兒童遭遇騷擾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大人物”瑾妹便提到放學時在公園森林里,遭遇到陌生人的騷擾。朱佳煜更爆料自己被高二的男生觸摸。
饒子豪則給出面對此種騷擾的正確做法,那就是“最重要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告訴家長”,這一觀點得到了包括“智囊團”在內的所有現場嘉賓們的一致認同。
從節目的彈幕中,我們還看到熟人騷擾的現象,都值得家人和孩子去學習和領會。
宣言中的第3條提到的“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同樣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這條內容不僅適用于孩子,也同樣適用于每個遇到危險的人。無論是遭到打劫、意外事故或自然災害等事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顧及財產的損失,因為生命有且只有一次。
宣言中的第8條,意義更加深刻。“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條內容與我們以往的教育常識是完全相悖的,這也讓該條內容更顯特別,有著與時俱進的教育主義。在面對險境時,告訴孩子們可以拋下家人或伙伴自己先逃脫并不可恥,如果你的能力不足以幫助身邊人脫險,去尋求大人或警察的幫助,或許是更明智的做法。
第9、10條內容,分別提到“不保守壞人的秘密”和“壞人可以騙”。這些都是家長們應該高度重視的細節。在孩子眼中,保守秘密、不騙人才是正確的做法。作為家長必須告訴孩子哪些情況可以做出自己認為不對的事。因為保守壞人的秘密只會讓壞人逍遙法外,甚至發生更多的違法犯罪活動;而如果用智慧的“謊言”取得壞人的信任或讓他減輕防犯,則不失為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
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對兒童的教育觀念和方式自然也應該隨之改變。特別是在許多老人眼中,孩子就應該單純、無知才好,給孩子寵溺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在看過《放學別走》的最新內容后,這種“危險”的認知應該被及時加以糾正和改變。
而這檔節目的真正意義正在于此,那就是用極具理性思維的正確認識,以及大量鮮活的實例警示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健康,更要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要成為“不設防”的溫室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