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網頁,無意間讀到閩南網“聚焦重大項目,建設五個泉州”的專題報道,不覺熱血沸騰!
“閩南網記者了解到,位于鯉城區江南街道的泉州市電子商務企業總部基地一期工程已近尾聲,預計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屆時,泉州的電商企業將可在基地里抱團發展。”
“湄洲灣南岸鐵路支線的建設已近尾聲。這條鐵路支線從泉港肖厝而來,通往惠安斗尾港,全長26.075km。據悉,這條鐵路支線將于下個月通車。”
“經過3年的建設,福建經貿學校位于洛江的新校區已經完成了前兩期工程,第三期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動工。據介紹,新校區建成后,福建經貿學校將成為鯉城、豐澤、洛江三個區里面積最大的中職院校,學校的招生能力也將提高四分之一。”
“福建聯通企業云計算產業園落地泉州軟件園,建成后,將進一步助力“智能泉州”信息化建設,作為泉州軟件園明年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力爭2017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屆時泉州北大門將再現一個高科技地標。”
“泉州開發區持續深化改革 鯉城推進閩南文化生態園項目”
“豐澤區打造軟件信息產業基地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
泉州地區電子商務發達,淘寶、天貓、京東等等各類網上賣家遍布各地,除了個體的大小網店賣家,多數企業都把線上店鋪做為發展重點。因此,“泉州電商總部投資超6億 一期工程年底將投用”這樣的新聞無疑會讓做電商的創業者們歡欣鼓舞。“湄洲灣南岸鐵路支線將于今年年底通車”,這類項目讓泉州的物流更發達,在泉州的創業者們有福了!
一年前,我來到泉州。在這座經濟發達的城市,我是標準的“外鄉人”:在泉州市無房無戶口。但是本地人不排外,他們用帶著本地口音的普通話親切地接納我,他們用熱茶和笑臉消除我內心的戒備。于是我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座濱海城市:那綠樹成蔭的街道,一望無邊的海灘,那“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精神,以及人們內心深處“再窮也不當乞丐”的志氣,無不讓我喜歡、感動。于是,我把自己定義為“新泉州人”,我開始夢想通過自己的打拼,有一天能成為這座城市真正的“新泉州人”。因此,我喜歡關注新聞媒體關于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民生福祉的報道。這些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或竣工,都能為我這樣的“新泉州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讓我這樣的“新泉州人”有機會找一份稱心的工作。
“福建經貿學校洛江建新校區,招生能力提高四分之一。”這則消息則讓我讀到了泉州市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和舍得大手筆投入。我的兩個孩子來泉州讀書已有一年多,和之前在其它地方就讀過的那么多學校相比,我對我的孩子現在就讀的學校更為滿意,無論是學校的教學條件、硬件設施,還是師資水平,均讓我感覺到我去年選擇來到泉州這座城市,哪怕僅僅是為了孩子,也是值得的。
很多年前,我就聽說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海絲起點城市。來到泉州后,我更知道,它還是我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濃厚的文藝氛圍,無不時時熏陶著我。在泉州的鄉村戲臺,經常可以免費欣賞到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梨園戲、高甲戲,年長的大爺大媽們往往能跟著音樂的節拍隨口哼上一兩句。戲曲成為閩南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讓我感到很驚訝。在我的家鄉,由于經濟欠發達,農民業余生活單調,文化生活落后,業余生活多是守著電視度春秋,圍成麻將碰運氣;村民們好賭成性。相比之下,我更覺得做一名普通的泉州百姓,是多么幸福。
今年10月30日,受友人邀請,我有幸在泉州市圖書館聽了一場講座。演講的是李輝老師,他是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作家。他這次講座的內容重點是畫家、作家黃永玉,其中講到黃永玉少年時代在泉州安溪生活的故事,說黃老在他的小說中,用大篇幅來描寫民國時期的閩南人生活習俗。這又一次讓我感到驚訝,原來泉州與名人的心貼得如此近。
在泉州,手機信號好讓我的生活沒煩惱;在泉州,我還平生第一次用上了100兆的光纖。在此之前,我用的寬帶只有2兆的網速。“智能泉州”帶給我們百姓的是實實在在的高效生活。“豐澤建全市最大專網通信基地 49家對講機企業入駐”、“豐澤區打造軟件信息產業基地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類“創新泉州”、“智造泉州”項目定將引領泉州走向新的時代,而生活在泉州的百姓們將享受智能生活,成為“創新泉州”、“智造泉州”的最大受益者。
創新泉州、智造泉州、海絲泉州、美麗泉州、幸福泉州。我覺得,這一個個重點項目的落成,就是“幸福泉州”最有力的注腳。
(作者:許默)
(作者授權閩南網首發,轉載請聯系閩南網,未經許可擅自轉載,將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