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1日訊 (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姚珊紅 見習記者 吳圳烽 文/圖/視頻)莊碧鳳,泉港區山腰街道錦塔社區黨支部書記。近20年,她心系群眾,兢兢業業,與社區居民打成一片,用一顆赤子之心換回了肯定和贊許。
2018最美人物候選人莊碧鳳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只要群眾理解就有榮譽感。”擔任社區干部近20年,泉港區山腰街道錦塔社區黨支部書記莊碧鳳心系群眾,兢兢業業,與社區居民打成一片,用一顆赤子之心換回了肯定和贊許。
在她的帶領下,如今錦塔社區道路整潔、經濟發展、安居樂業,先后獲得泉州市“文明村”、“交通安全示范村居”、“信用村”、“十大幸福社區”等榮譽稱號。莊碧鳳本人也被評為“泉州市衛生管理先進工作者”、“泉港區勞動模范”、“泉港區優秀共產黨員”。
社區工作
她從廣播員開始干起
1999年,時年29歲的莊碧鳳從不遠處的埭港村嫁到錦塔村,在泉港做過代課老師,也到廈門打過工。莊碧鳳回憶說,當時錦塔村道路坑坑洼洼,沒有全部硬化,垃圾四處都有,條件比較落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成了村里的廣播員,這也成了她接觸社區工作的開端。
常跟村民打交道,莊碧鳳漸漸從中發現了樂趣。她說,當時純粹是想幫村里做點事,沒想到這份工作一做就是這么多年。從廣播員開始,莊碧鳳又陸續擔任過片區村委、婦聯、報賬員、計生等工作,幾乎與社區相關的每項工作,她都干過。
2015年,錦塔村改成社區,莊碧鳳成為了社區黨支部書記。錦塔社區的村容村貌亟待提升,可矛盾的是,社區每年的村財收入只有七八萬元。為給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莊碧鳳帶頭先后籌措資金300余萬元,在社區里建成12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中心、700平方米的休閑小公園、省級多動能運動場等活動場所,還組建了錦塔腰鼓隊、廣場舞隊伍,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與居民息息相關的業務,都被莊碧鳳統一安排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里。該中心運行了一段時間,莊碧鳳發現,因為人手不足,工作人員偶爾外出辦事,讓趕來的居民撲了空。于是,她想了個法子,在服務中心里放了一本咨詢的本子,前來辦事的居民若找不到人,可把問題先登記在本子上。每個工作人員到崗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查詢本子上登記的問題。莊碧鳳要求工作人員,能解決的問題要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要想辦法解決,盡量讓居民少奔波。
環境衛生整治,也是莊碧鳳提升社區的工作重點。該社區先后投入50多萬元大力整治環境衛生,建立“戶有垃圾桶、主要路口有收集池、社區有回收點”的村級垃圾收集網絡,利用舊墻體改造成宣傳長廊,安裝太陽能路燈,改造5000米自來水管道、水溝、道路等,極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在每月的環境衛生評比中,錦塔社區常名列前茅。
“社區工作不好做,特別是女同胞,既要有男人的魄力,也要有女人的細心。”莊碧鳳說,群眾需求和想法不一,很多問題是社區能力范圍之外的,感恩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家長里短
她是社區的“百事通”
“打鉤代表完成、打鉤加一點代表完成一半,沒打鉤表示還需努力……”細心的莊碧鳳把每一本工作筆記都記得滿滿的,羅列了每日工作事項,并用不同顏色和符號進行區分。在這個常住人口超過2500人的社區里,她就像“百事通”,社區內老、弱、病、殘、貧情況都在她腦海中,幾乎每天都奔波于社區中,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
遇到村民家中有白事,她都會代表社區親自上門慰問。考慮到社區一些居民行動不便、文化水平不高,她安排了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幫符合條件的群眾填寫、申請補助。一來一往,莊碧鳳用實際行動收獲了好評,被大家親切地喚作“小鳳姐”,甚至是居民家長里短的瑣碎事,也喜歡找她幫忙出主意。
今年9月初,社區里一名60多歲的歸僑阿婆,心情抑郁,主動找到莊碧鳳排解。阿婆說,因為家庭條件困難,她們一家人生活在老房子里,自己身體不好還時常跟家人鬧矛盾,直說“干脆死了算了”。聽阿婆說完心事,莊碧鳳耐心地開導,最后還自掏腰包,拿了幾百塊錢幫阿婆貼補,令阿婆很是感動。
“群眾交代的事都要辦,在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就像一家人。”莊碧鳳說,為了做好這份基層工作,她常常無暇顧及丈夫和孩子,已是常態。9月6日,泉港突將暴雨,錦塔社區一處低洼地帶積水,帶來了漏電的問題。擔心村民半夜騎車看不清積水路段,莊碧鳳和同事連夜趕到現場,通宵值守,在路口維持秩序。這一天,從早忙到晚,工作直到凌晨5點才告一段落。
60歲的莊阿伯在錦塔社區一家學校當保安,是土生土長的山腰人。“從前都是舊舊的石頭房,現在路變寬了、房子變大了,社區變干凈了。”莊阿伯說,平時自己也沒別的愛好,這幾年金山街小公園建好了,沒事喜歡跟朋友去那里散步聊天。
全心全意的付出,獲得的回報是大家的肯定。這一點,莊碧鳳感到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