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新聞發布會18日舉行。發布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官員回答了記者提問,表示要多措并舉保護好世界遺產,發揮其在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
據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將原定會議時間推后了一年,本屆大會將審議2020年和2021年兩年的世界遺產項目,會議時間更長、議題更多,這對本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組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本屆世界遺產大會的成果將體現在多個方面。第一,世界遺產提名的項目是最受關注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期待新列入世界遺產列表的項目,有助于增強世界遺產的代表性,改善平衡性。同時希望通過審議世界遺產地保護狀況,敦促締約國認真履行義務,切實加大保護力度。第二,大會將審議《世界遺產公約》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對世界遺產影響政策性文件等重要議題。此外,大會期間各方還將在線上線下舉辦一系列年會,在各自專業領域達成共識,這些共識將成為大會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福州宣言》已獲一致通過。《福州宣言》重申了世界遺產保護和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以及攜手努力、共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宣言指出,世界遺產作為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和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強調妥善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保護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福州宣言》呼吁在多邊主義框架內開展更密切的國際合作,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對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加強世界遺產的教育、知識的分享和新技術的使用,并以《世界遺產公約》50周年為契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希望留給后代一個開放包容、能夠自我調適、可持續、有韌性和清潔美麗的世界。
《福州宣言》得到了各個委員會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大家普遍認為宣言非常平衡,極具包容性,充分反映了廣大會員國的關切,具有里程碑意義。下一步,中國將積極落實宣言提出的倡議。中國愿意以實際行動承擔國際責任,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建立世界遺產教育平臺,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遺產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支持在世界遺產領域落實教科文組織“非洲優先”全球事項,為全球遺產保護事業,特別是提高發展中國家的遺產保護能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