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歡迎來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這里是地球上同緯度物種最豐富的生態(tài)寶庫……”剛剛過去的周末,省金牌講解員羅愛文像往常一樣熱情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xiāng),聲情并茂的講解風格,干貨滿滿的講解內(nèi)容,贏得游客們的一致好評。
羅愛文(右一)在講解。受訪者供圖
今年是武夷山“高調(diào)出圈”的一年,從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開始,再到近期在福建省召開的世遺大會,新聞效應疊加后疫情時代的出游熱,對當?shù)刂v解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羅愛文堅持每天抽出時間為自己“充電”,時刻緊跟著社會動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世遺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世界遺產(chǎn)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和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總書記的賀信增進了我對文化自信的認識,文化自信來源于神州大地上豐富的人文遺存和秀美的自然風光,武夷山有6處國保文物和近萬種動植物資源,應該讓更多人認識到它們的價值。”在羅愛文看來,講解員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應該具備大局意識,及時宣傳國家、世界對武夷山的肯定與期待,是他的社會責任所在。
這些天,羅愛文已將賀信精神融入最新的解說詞中。“每次講解都是場講好中國故事的考試。”他把自己的講解重點,歸納為國家公園的生態(tài)文明故事、以朱子理學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清新福建的愛國愛鄉(xiāng)故事三個方向。
羅愛文坦言,現(xiàn)在很多游客來武夷山之前都是做了功課的,大眾認知的更新速度也變得極快,這給了他不斷完善自己知識體系的壓力和動力。為了準確、科學、生動地介紹武夷山,激發(fā)游客們的興趣,從而在全社會營造積極愛護、發(fā)揚世遺的氛圍,羅愛文翻閱上千冊圖書資料,做到了面對不同游客,都能流利地說出一套“量身定做”的講解詞。
2017年12月,羅愛文被福建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授予首批“金牌講解員”稱號。“金牌意味著新的起點,讓我不斷追求的,是游客們的笑容。”羅愛文說。
正如一位游客在武夷宮的留言本上寫道:感謝像羅老師這樣的講解員日復一日的努力,讓“雙世遺”顯得更加生動多彩。(福建日報記者 賴昊拓)